close

  2014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團體賽將於4月28日在日本東京揭幕,中國隊包攬兩座冠軍獎盃的結果幾乎沒有懸念。這樣一項在比賽尚未開始就可以判定冠軍歸屬的大賽,似乎已無吸引力可言,因此,近幾年,央視因為投入大量時段轉播乒乓球比賽招致不少非議。但乒乓球作為中國國球,必定擁有一大批鐵桿粉絲,他們對乒乓球的熱情已經不受比賽結果所左右,就像愛足球的人,無論中國隊輸到什麼地步,還是會在痛斥國足後繼續關註中國隊的比賽,中國乒乓球迷,也無論國乒隊的比賽多麼沒有戲劇性,依然能看得饒有興緻。
  乒乓球曾是國人割捨不掉的情感
  一個多月前,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訪華,在一系列文化、教育等活動中,米歇爾在北京師大二附中與學生打乒乓球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40年前,正是乒乓球這個小球,推動了中美兩個大國的建交。
  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第一支在世界大賽上包攬男女團體冠軍的隊伍,以及獨特的外交殊榮,都屬於中國乒乓球。很多50歲以上的中國人,對乒乓球都有著特殊感情。在北京城南白紙坊附近的一處老舊小區里,活躍著一支中老年乒乓球隊,隊員大多在50歲以上,“從小就知道中國乒乓球隊總拿世界冠軍,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沒有人不會打乒乓球。”楊曙光是隊里的常勝將軍,小時候以莊則棟為偶像,至今都對自己單調卻不失精彩的少年時代十分懷念,“如果沒有乒乓球,那個年代的生活就更單調了。”
  乒乓球對場地及器材要求不高,即使新中國建國初期經濟條件還比較落後,也不影響乒乓球台在學校、工廠和社區遍地開花,楊曙光回憶,“有時候,乒乓球台就是兩塊水泥板架在一堆板兒磚上。還有的學校,學生放學後把課桌拼在一起就能打。反正那時候,人們為了打乒乓球,可以想出很多方法。”
  成長於這種乒乓球氛圍中,楊曙光和他的老球友對乒乓球的感情必然濃厚,“我是看著中國乒乓球隊一代代成長的,從莊則棟、李富榮和徐寅生,到後來的鄧亞萍、劉國梁和孔令輝,以及現在的馬龍、張繼科、丁寧和李曉霞。不管是國際大賽還是國內比賽,只要電視轉播,我一般不會錯過。”
  看完比賽後,楊曙光還會和球友交流感想,“不管比賽是贏是輸,我們對比賽過程和隊員表現都有自己的評價。別看我們基本上都是當了爺爺的人了,有時候,還會爭得面紅耳赤。”
  即將開始的東京世乒賽,楊曙光早早地就關註了賽程和電視轉播表,大多數比賽都是在下午和傍晚。楊曙光和球友商量了一下,準備把每天下午的打球時間調整到上午。
  對乒乓球有人真愛,有人真恨
  讓楊曙光有些遺憾的是,現在打乒乓球的年輕人要比過去少多了,“我們在好多地方打過球,有體育館的乒乓球室,有經營性的乒乓球俱樂部,還用過小區里的露天乒乓球台。總的來說,現在打球的基本以中老年人為主,有些乒乓球俱樂部有少兒培訓班,會有一些孩子。30歲以下打球的年輕人真的太少了。”
  “可能打球的年輕人不太多,但我覺得喜歡乒乓球的年輕人還是有不少的。”王嬌是張繼科的粉絲,是北京科技大學的學生,她身邊有五六個女孩都狂熱地迷戀張繼科和馬龍等中國隊隊員,“我就是被2011年鹿特丹世乒賽上張繼科撕碎衣服的畫面震撼了,我覺得,現在這麼有血性的男孩挺少見的。”王嬌原本對乒乓球毫無興趣,但張繼科的一個瘋狂舉動卻促使她成為了乒乓球迷,“自那之後就開始關註張繼科,瞭解他的成長經歷,有他的比賽肯定會看,有他在北京的社會活動,也會想方設法進到現場。”王嬌說自己以前都是追娛樂明星,沒想到現在也會追體育明星,“中國乒乓球隊的成績這麼好,我可不會去考慮中國隊‘一家獨大’就不利於乒乓球運動發展這樣的問題,我只希望自己喜歡的人贏球。當然,就算他輸球了,也不會影響我對他的痴迷。”
  鄧茗也是一個乒乓球迷,和王嬌曾對乒乓球一竅不通不同,鄧茗受父親的影響一直就喜歡看乒乓球比賽,可能是對乒乓球略有研究,她對喜歡的隊員也有明確的標準,“要有個性。”鄧茗說,“所以我最喜歡丁寧。2011年的丁寧,霸氣外露,太驚艷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丁寧完全是敗給了裁判,此後狀態一落千丈。但我相信,她一定會重新站起來。”
  不過,王嬌和鄧茗都承認,儘管乒乓球是中國國球,但在年輕人群體里,主流的體育運動肯定不是乒乓球,“足球、籃球,甚至現在連網球的球迷,可能都比乒乓球的多。”鄧茗說,“很多人都以乒乓球比賽沒有懸念說事兒,認為乒乓球比賽沒有看頭,乒乓球隊里也沒有國際明星,無論是現在的張繼科、馬龍,還是以前的劉國梁、孔令輝,甚至包括鄧亞萍,都算不上國際明星吧,只能算是中國明星。”
  去年4月,“棋聖”聶衛平在央視綜藝節目《星光大道》擔任評委時,炮轟央視體育頻道將大量時段用於轉播乒乓球比賽,這已經不是聶衛平第一次指責央視轉播乒乓球比賽的時間太多,而在輿論中,對央視偏愛乒乓球比賽的質疑也早已存在。正如聶衛平所說,“兩個人和一個球,在那裡乒乒乓乓,並且擁有無限制時長,我看不出有什麼意思和藝術性。”聶衛平的看法可能代表了很多電視觀眾,不過,央視重視乒乓球轉播也有其理由,那就是收視率。央視體育頻道總監江和平曾表示,乒乓球電視轉播的收視率要超過足球、籃球等很多賽事,其擁有的觀眾並不比足球觀眾少。讓央視感到為難的是,喜歡乒乓球的人很多,反對轉播乒乓球比賽的聲音也很大,轉不轉播都要得罪人。
  國乒贏球很平常,輸球是新聞
  2010年,中國乒乓球女隊在莫斯科世乒賽團體賽上大爆冷門,決賽中不敵新加坡隊屈居亞軍,那場讓中國女隊刻骨銘心的比賽也創造了央視的高收視率。但2012年,隨著中國女隊奪回冠軍獎盃,世乒賽團體賽又回到了由中國隊無懸念奪冠的軌道,結果,央視收視率反倒出現下滑。
  “對於中國乒乓球隊來說,拿冠軍不是新聞,拿不到冠軍才是新聞。”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劉國梁曾這樣調侃。
  比賽失利對任何一支隊伍來說都不是好事,但對於中國乒乓球隊,但凡引起關註的比賽都不是勝利的比賽,而是失敗的比賽。
  2004年雅典奧運會,當時尚顯年輕的王皓在男單決賽中不敵韓國選手柳承敏,使得中國隊包攬奧運4枚金牌的夢想破滅。儘管,中國隊已經在2008年北京、2012年倫敦兩屆奧運會上包攬成功,但王皓的那次失利,反倒成了球迷對他、對近10年來中國乒乓球隊最深的記憶之一。
  2010年莫斯科,中國女隊的意外爆冷同樣成了國乒近10年來的大事件。
  這些失利對於在國際乒壇已經完全占據霸主地位的中國乒乓球隊來說,只是偶發事件,但尷尬的是,只有當這些失利發生的時候,國乒才更容易在輿論中引發轟動效應。曾有人“邪惡”地表示,中國隊輸球吧,看的人就多了。這當然不是輓回乒乓球比賽觀眾的辦法。對於偶然的失利,中國隊教練常有一句話“壞事也能變成好事”,正如劉國梁曾說,中國隊不怕遇到挫折,只要能解決困難,事情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帶著這種態度,的確沒有什麼困難能真正擊敗中國隊,就像國際乒聯不斷改變乒乓球比賽規則,試圖遏制中國隊,卻總不能如願。
  但怎樣讓乒乓球比賽對廣大觀眾更能產生吸引力,的確是一個問題。每次國際大賽舉行時,就會在乒乓球迷和非球迷之間產生轉播時段是多是少的爭議,終究不是一個正常現象。
  2012年倫敦奧運會之後,中國乒乓球隊開始進行旨在擴大乒乓球運動影響力的“第三次創業”,讓乒乓球走進年輕人,著力國際推廣和擁有國際明星。乒乓球運動能否在中國乒乓球隊的引領下真的走向更高水平和獲得更大的影響力,這會成為國際乒壇未來發展的最大懸念。
  本報北京4月26日電  (原標題:沒有懸念的世乒賽背後的懸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robq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