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是黨中央宣佈全國普法開始的第一年,此後,以五年為一個制定周期,針對不同國情不同歷史任務多階段有重點地開展了全國性的普法宣傳活動。近30年來,普法之路風雨兼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輝煌成績,全民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得到了極大提高,社會法制化管理水平有了明顯進步,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2011年,全國普法進入“六五”階段,“六五”普法的宣傳教育對象為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致力於通過深入扎實的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深入宣傳憲法,廣泛傳播法律知識。要實現“六五”普法目標,讓社會公眾都參與到法制建設中來,新形勢下的普法工作也需要推陳出新,堅持特色謀發展,創新普法新形式。
  隨著現代科技技術的發展和現代社會思想觀念的變化,“拉桌子、擺攤子、發冊子”的傳統普法模式已不能滿足實際生活的需要,公眾對普法形式的需求多樣化,普法不應該是單向灌輸,不是由一群人灌輸給另一群人,應是受眾面對主體和過程的一種體會和理解,是一種交流和感染。普法教育追求的是豐富多彩的形式,且以全民的法律知識普及率來量化最終的效果,普法所追求的是法律理念的真正植入以及最終在普法對象心中留下法律的痕跡。繼續採用古板的普法教育方式難以達到這一效果,因此,新形勢下的普法宣教工作除了內容上的創新,更需要形式上的創新,要根據受眾的需要和心理特點來開展,善於開發新穎的形式和利用現代科技手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提高普法實效。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紙、廣播、電視、雜誌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較之於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當前,我國已進入新媒體時代,網民越來越多、手機用戶越來越普及、信息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新媒體對現實社會影響越來越大,是否善於運用新媒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普法工作保持生機活力的關鍵。
  南嶽區法治辦、司法局積極把握時代脈搏,結合南嶽實際,運用信息化手段,自2013年11月起,相繼開通了法治南嶽建設暨普法宣傳教育信息平臺、法治南嶽官方微博、法治南嶽官方微信公眾號,以普法短信、普法微信、普法微博的形式來傳播法制理念。短信發送對象涵蓋全區6萬幹部群眾,微博、微信面向全體社會群眾,通過向公眾發送“簡短易懂、生活實用”普法短信、微博、微信,讓南嶽人民隨時隨地、方便快捷的學習到法律知識,感受到法治氛圍,行之有效地提高了南嶽各級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
  自開通以來一年期間,普法短信平臺保持著每周一期、微信每周三期、微博每周五期的發送頻率,截止日前,已發送短信48期,微信144條,微博240多期,短信發送人數共計288萬餘人次。
  通過積極採用新技術、創新普法形式,南嶽區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並得到了南嶽區各級幹部和人民群眾的一致稱贊。  (原標題:南嶽區新媒體普法成效顯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robq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